用户名: 密 码: 有效期: 新用户注册 取回密码
小说搜索 天才医生 杀神 官神 斗破苍穹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排行榜单|繁體中文

龙腾小说网 / 其他类型 / 梦还楚留香 / 学而远行之----明代传说(三十四)

文字设置

学而远行之----明代传说(三十四)

小说名:梦还楚留香 | 作者:诸葛灵霞 | 类别:其他类型

龙腾小说网欢迎您在线阅读梦还楚留香- 学而远行之----明代传说(三十四)。记的常来哟!!!更多免费小说尽在http://www.tbemv.com

    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,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。

    英宗回到北京,代宗尊他为太上皇,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,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,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。即便如此,景泰帝还是不放心,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,加派锦衣卫看守,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,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,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,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。景泰帝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,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。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。

    英宗复辟后,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、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,初尚言“于谦实有功”而不忍杀之,因徐有贞力主“不杀于谦,今日之事无名”,遂于五日后斩于谦、范广于西市。天下冤之,后英宗亦悔(《明史·于谦传》)。

    天顺朝,英宗勤于理政,并任用李贤、彭时等贤臣,先后惩治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等小人,政治尚算清明。又不顾左右反对,释放建庶人(建文帝幼子朱文圭,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,已猪狗不识),并提供饮食住行;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;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,《稗事汇编》记载:“用人殉葬,吾不忍也。此事宜自我止,后世勿复为。”《明史》誉“罢宫妃殉葬,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。”[1],王世贞在《奔州山人别集》中称:“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。”。

    天顺八年(1464年)正月崩,时年38岁。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。英宗与钱皇后感情颇深,钱皇后无子,担心死后嗣子宪宗(周氏所生)不尊崇她的地位,所以遗命“钱皇后千秋万岁后,与朕同葬。”后来钱皇后死时,周太后果然不欲其祔葬裕陵,经过大臣力争方得与英宗合葬(《明史·后妃传》)。

    明英宗-明十三陵之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,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、周氏的合葬陵寝。

    裕陵始建于英宗去世后的天顺八年(1464年)二月二十九日,太监黄福、吴昱,抚宁伯朱永,工部尚书白圭,侍郎蒯祥、陆祥奉命督工。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8万余人。陵园从营建到完成,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。天顺八年五月八日,奉英宗皇帝梓宫人葬;六月二十日,陵寝工程全部告竣。《明宪宗实录》记载当时裕陵的规制为:“金井宝山城池一座,照壁一座,明楼、花门楼各一座,俱三间,香殿一座五间,云龙五彩贴金朱红油石碑一,祭台一,烧纸炉二,神厨正房五,左右厢房六,宰牲亭一,墙门一,奉祀房三,门房三,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,神宫监前堂五间、穿堂三间、后堂五间、左右厢房四座二十间、周围歇房并厨房八十六、门楼一、门房一、大小墙门二十、小房八、井一,神马房马房二十、砖石桥。周围包砌河岸沟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、栽培松树二千六百八十四株”。裕陵的建筑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(1785-1787年)修缮,情况同献陵。民国年间,祾恩殿在战乱中被拆毁,祾恩门则于民国六年(1917年)被焚。现该陵殿门均成遗址,其余建筑保存尚好。

    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,他宠信过奸邪小人,打过败仗,当过俘虏,做过囚犯,杀过忠臣,要说他是好皇帝,真是连鬼都不信。

    但他是一个好人。

    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,从王振到徐有贞、再到石亨、李贤,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,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,他都能够和善待人,镇定自若,抢劫的蒙古兵、看守、伯颜帖木尔、阮浪,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。

    可是事实证明,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。

    天顺八年正月(1464),朱祁镇在病榻之上,召见了他的儿子、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,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。

    然后,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,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,正是这个遗愿,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。

    ”我一定会照办的。”

    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。

    自朱元璋起,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,每逢皇帝去世,后宫都要找人殉葬,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说,连老实巴交的朱高炽、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,现在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,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。

    朱元璋统一天下,建立帝国,留名青史;朱棣横扫残元,纵横大漠,威名留存至今,他们都是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。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。

    但在他们的丰功伟绩的背后,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,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,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,一帝功成,何止万骨枯!

    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,这并不是偶然的,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,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,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(或不愿意具备)的能力——理解别人的痛苦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,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,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,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、阴晴圆缺。

    明仁宗(1378~1425)朱高炽,汉族,明成祖长子,永乐二十二年八月,成祖病逝后继位,是明朝第四位皇帝,在位十个月,于洪熙元年五月病死,终年48岁。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,庙号仁宗。皇后张氏。有子十人,女七人。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(今北京明十三陵)。在位期间发展生产、与民休息。为仁宣之治的繁荣铺平了道路。

    明仁宗自幼端重沉静,因体胖而行动迟缓,明太祖欣赏其才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被册封为燕世子,后守卫北平。成祖即位后立为皇太子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即位,次年改元为洪熙,登基后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朝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。明仁宗随父征战多年,知道创业很难,重用户部尚书夏元吉,命杨荣、杨士奇、杨溥三人辅政,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,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
    他在位期间,他褒奖直言,虚怀纳谏,减轻刑法,对开封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。用人,行政均得后人称善。他一即位,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,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。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,登基后从政仅8个月,就一病不起,于洪熙元年(1425年)因心脏病五月崩于钦安殿,庙号仁宗。葬于明献陵(今北京昌平)。朱高炽虽庙号“仁宗”,但延续了太祖、成祖的殉葬制度,死时生殉5名妃嫔。

    朱高炽,公元1395年被立为燕王世子。他生性端重沉静,言行识度,喜好读书。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。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,体态肥胖,行动不便。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,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,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,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。

    成祖起兵靖难,命朱高炽留守北京。朱高炽团结部下,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,保住了北京城。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。在此期间,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,许以封王,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。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,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,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。

    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,不便随军作战,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,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。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,而且作战勇猛,在武将中威信很高,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,成祖也曾许愿说“你大哥多病,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”听了这话,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,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。

    靖难成功之后,朱棣登上了皇位,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,朱高炽由于仁爱、儒雅,深得文臣们的拥戴,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,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,在封建社会,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;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,武勇英俊,在靖难中立下大功,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,就成祖本人来讲,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,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,将来会遭人胁迫。